免疫接种有哪些类型?
1.常规接种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这种形式。这也是免疫接种工作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即按一定的周期对固定服务区域内的应接种人群按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
2.应急接种
是指某传染病已发生流行时,对受到疾病威胁的人群,或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群在短期内进行应急的免疫接种。能用于应急接种的疫苗,必须是接种后能较快产生免疫力,且接种后对已处于潜伏期的人群也没有危险性的疫苗。如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而接种疫苗7天左右就可产生抗体,因而在流行期间对易感者进行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疾病流行。
3.暴露后接种
暴露后接种即对已经暴露的人进行接种。比如被猫、犬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被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过的针扎伤后接种乙肝疫苗等。这类接种想要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还可以与被动免疫制剂(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暴露后接种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一般要求在暴露后24小时内完成第1次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