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轻型患者
1.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轻型患者?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确诊病例是指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病原学依据之一。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症状,无肺炎表现。老年人如果免疫力较弱,基础疾病较多,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同时需要警惕轻型患者转化为重型的风险。
2.老年人确诊轻型后该如何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有轻微症状且没有心脏病、肾衰竭等潜在慢性疾病的确诊轻型患者可采取居家自我隔离的方式,由医务人员提供电话访视,条件允许时可定期上门查看患者,进行居家观察的咨询和监控,直到患者康复。
3.确诊为轻型的老年患者会出现哪些心理应激反应?
•否认、麻木:寻找各种理由否定疾病的存在,认为不可能是此病,只是普通感冒;或认为反正治不好,听天由命;或认为轻症没关系,用药都有毒性,还不如不治疗。
•焦虑、恐惧:担心自己的症状越来越重,治不好;觉得自己死了没关系,小孩没人带怎么办;担心传染给家人。
•愤怒、攻击: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怨天尤人,甚至出现攻击行为,行为控制能力下降,如在家摔东西,与家人吵架,不配合相关人员的处置或医生的治疗等。
•抑郁、孤独:确诊以后表现出抑郁和失望。“一闲下来就总是胡思乱想,情绪低落,一直很想哭”。觉得自己罹患绝症,没有治疗的希望了,无助无望。
•躯体化、失眠:确诊以后身体的慢性病会有波动,如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心跳加快、出汗、口干等;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噩梦等表现。
4.轻型老年患者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应对方式有哪些?
•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
•树立对治疗的信心。
•调整忧虑思维。
•寻求帮助和支持。
•化被动妥协为主动适应。
•进行专业的咨询与治疗。
5.怎样帮轻型老年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知识?
•需要耐心地与老年患者交流,充分说明为什么会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纠正他们“没有接触疫区人员不等于就不会患病,症状不重也不代表不是这个病,过去身体好不等于不会患病”的错误观念。
•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等告知老年人,确定是否患此病,应根据严格、科学的方法,如胸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酸检测阳性等。
6.当老年人出现焦虑、恐惧、愤怒、情绪低落、绝望时,怎么跟他们交流?
•交流时,可以坐下来,看着老年人的眼睛,坦诚地告知目前的情况,帮助老年人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在这样的大事件中,出现一些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情绪反应都是非常正常的,不要觉得自己太脆弱、意志力不坚定。
•在接纳这些忧虑思维和情绪的同时,要尽快转变心态,因为患病的事实无法否认和改变,只有接受现实,以一种“人定胜天”的精神去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静下心来配合医生,为战胜疾病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虽然老年人原有的躯体疾病较多,预后相对年轻人差,治疗也没有特效药。但要看到,目前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好,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绝大部分是轻症患者。
•只有积极治疗,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
•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说明需要终身服药。
7.如果轻型老年患者被单独隔离了,家人可以做什么?
•能用话语把情绪说出来就是最好的复原良药。
•如果被单独隔离,家人可以通过每天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分享心情,给予支持、安慰和鼓励。
8.隔离的轻型老年患者怎么去适应新的环境?
•积极配合疾病治疗。
•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短暂使用催眠药改善睡眠。
•适当运动或健身、跳操,增加娱乐休闲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看报、画画等。
•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参见本书第6章。
9.确诊轻型患者哪种情况下心理应激反应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
小部分老年人存在持续性睡眠、情绪问题或情绪成为干扰治疗效果的因素时,应积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及去精神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