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经激素治疗的发展史中有过冲突吗?
在绝经激素治疗的发展史中,有2次大的冲突,给绝经激素治疗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阴影,也通过反思与改进,让绝经激素治疗获得了革命性发展。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雌激素治疗虽然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却明显增加。1979年1月,Carlos等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报道了使用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使用过雌激素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未使用女性的6倍,使用5年者风险达15倍。另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单独、长时间地使用雌激素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随后,应用雌激素治疗的女性大大减少,质疑的医生们也大有人在。但同时也有些研究发现,孕激素可以逆转子宫内膜增生,阻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并向子宫内膜癌发展,保护子宫内膜,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1971年,世界健康基金会首次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关于激素替代治疗的大会,名为Ageing and Estrogens,会议强调有子宫的女性在补充雌激素时应周期性加用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随后的一些研究集中关注雌激素、孕激素合用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性。一些研究的结果提示,雌激素、孕激素联合使用后,比从未使用过激素治疗者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还要低。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采取连续联合应用雌激素、孕激素的方案,此方案成为保留了雌激素益处的最受欢迎的激素替代方案,社会又迎来了激素替代治疗的高潮。在21世纪初,激素替代治疗再次受到严峻挑战,西方几个大的人群研究如女性健康倡导计划(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等提出了激素替代治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乳腺癌、血栓事件等的发生风险,一时间经舆论和媒体的纷纷渲染,激素替代治疗再次跌入冰谷。经过10年的反思和深入的循证医学研究,2012年左右,绝经医学界陆续发表了多个国际性、地区性的指南或共识,提出了有关激素替代治疗的崭新观点,主要包括激素替代治疗要有启动时间窗,在更年期早期开始应用;要尽可能用好的、天然的激素;坚持个体化用药方案;用药者坚持定期随访和观察,定期评估风险和利弊。同时,激素替代治疗也更名为绝经激素治疗,更确切地表达了更年期和绝经后补充激素的实质性意义。目前,绝经激素治疗将遵循更规范、更个体、更有益、更安全的原则,继续为更年期和绝经后女性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