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更年期女性的内分泌变化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7 作者:郁琦,任慕兰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16 哪些激素可以反映卵巢功能的兴衰?

女性生殖系统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性腺轴)调控,测定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和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水平不仅可以反映性腺轴的功能,也可反映卵巢的功能状态。

(1)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临床上常于月经周期第2~3天查血清FSH、LH水平,以了解卵巢储备功能。FSH/LH>2.0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不良,表示患者对促排卵治疗反应欠佳;FSH>15U/L提示卵巢储备及受孕能力下降;FSH>40U/L提示卵巢衰竭。

(2)基础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在卵巢功能下降早期,基础E2水平为183~293pmol/L(50~80pg/ml),此时妊娠率降低。当基础E2>366pmol/L(100pg/ml)时,卵巢反应性差,这可能是比FSH更早反映卵巢功能下降的指标。但是雌激素水平易受卵巢囊肿、药物、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其预测卵巢功能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抑制素:抑制素包括抑制素A和抑制素B2种。抑制素A主要由成熟卵泡和黄体分泌,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在绝经过渡期晚期,其表达水平下降。抑制素B由非优势小窦状卵泡分泌,反映卵泡池规模,与卵巢内基础小窦状卵泡数目呈正相关,其血清水平反映卵泡的数目和质量。对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女性,月经第2~4天抑制素B下降先于FSH的升高。因此,抑制素B较基础FSH和基础E2水平更能反映卵巢的储备功能。

(4)抗苗勒管激素(AMH):由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抑制卵泡生长,防止卵泡过快、过早消耗,保存卵巢储备。卵泡早期血清AMH与最终成熟的卵泡数目呈正相关,血清AMH可反映始基卵泡库的大小,且AMH独立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比其他预测指标更有优势。

17 更年期女性体内性激素的变化方程式是什么样的?

女性更年期最明显的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出现激素分泌变化,涉及雌激素、黄体酮(孕酮)、雄激素、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素等。

(1)雌激素:更年期早期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甚至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这是因为黄体晚期FSH提早升高,刺激多个卵泡发育,引起E2过多分泌所致。更年期雌激素水平呈现波动性下降,当卵泡耗竭了,雌激素急速下降至很低的水平。绝经后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但循环中仍有低水平的雌激素,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和卵巢的雄激素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作用转化而来的雌酮。绝经期女性血液循环中雌酮水平高于E2水平。

(2)孕酮: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最早缺乏的是孕酮,常发生无排卵月经或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卵巢功能停止,更无孕酮分泌。

(3)雄激素:绝经后雄激素来源于卵巢间质细胞及肾上腺,总体雄激素水平下降。雄烯二酮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量约为绝经前的50%。卵巢主要产生睾酮,由于升高的LH对卵巢间质细胞的刺激增加,使睾酮水平较绝经前增高。

(4)促性腺激素:绝经过渡期开始,FSH和LH可以是正常水平,随着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刺激垂体释放FSH和LH增加,其中FSH升高较LH更显著,FSH/LH>1。雌激素和抑制素水平降低及FSH水平升高,是绝经的主要信号。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绝经后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了FSH、LH的合成与分泌。

(6)抑制素:绝经后女性抑制素水平下降,较E2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指标。

18 谁是引起更年期女性月经失调的“罪魁祸首”?

更年期月经失调的“罪魁祸首”是卵巢功能减退。更年期女性的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卵泡不能成熟及排卵,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月经异常。女性35~40岁后,既往月经规则者,如果月经失去规律,出现周期长度变化≥7天,但<2个月,提示绝经过渡期早期开始;当停经2~11个月,提示进入绝经过渡期晚期。围绝经期指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可出现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及肌肉关节、泌尿生殖系统等各方面的功能障碍。围绝经期一般始于40岁以后,历时短则1~2年,长至10余年。

更年期的绝经激素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绝经症状、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带来心血管系统的长期益处。但最佳的绝经激素治疗有一个窗口期,更年期女性在这一时期用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和较小的风险。从开始出现绝经相关症状到绝经后10年内或60岁以内,是绝经激素治疗的“窗口期”。

19 导致女性在更年期脾气变化无常的原因是什么?

更年期女性,经常会出现心烦意乱、易激动、紧张、发怒的情况,时而长吁短叹,时而对着窗外簌簌地落泪,有时又因为一点小事对人大发脾气,情绪就像坐过山车,高高低低,忽上忽下,常常让孩子和丈夫都摸不到头脑,只好战战兢兢地退避三舍。严重者会产生抑郁,茶饭不思,甚至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更年期中不稳定的情绪,不仅扰乱了家庭的和睦和邻里关系的和谐,也为女性的身心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更年期女性情绪不稳定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各种功能都会慢慢地退化,到了更年期,脑垂体与卵巢间内分泌平衡失调,神经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使得更年期女性常有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国内有研究显示,雌激素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生呈负相关,提示更年期心绪烦乱的出现可能与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也有研究认为是雌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引发了这些神经系统症状。另外,更年期还有其他躯体症状,如失眠、潮热、月经不规则等,导致女性睡眠质量差,精力难以恢复,易激惹,一点小事就发脾气,难以自控,影响与家人的关系,形成恶性循环。更年期女性精力不如从前,但仍要面对来自家庭、事业的多方面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易形成悲观情绪。

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心态及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更年期女性的情绪稳定,同时家人也应当给予理解,并尽量减轻更年期女性工作上和思想上的负担。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及社会生活,则应及时向医生寻求更专业的帮助。

20 更年期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否加快了骨骼衰老的步伐?

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骼衰老的步伐加快。通常情况下,女性在儿童期和青春期,骨量处于逐渐增加的阶段,30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40岁左右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骨量持续丢失。女性在绝经早期骨量丢失的速度会更快,丢失的速度明显高于同年龄男性,此现象与雌激素缺乏是相关的。雌激素通过多种途径保护骨骼,具体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雌激素可能直接通过与细胞受体结合途径发挥作用,抑制骨的转换,防止骨量丢失。同时可能还通过促进降钙素分泌、增加活性维生素D的产生、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的产生等途径抑制和降低骨吸收。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会增加破骨细胞的产生,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延缓骨骼衰老有以下办法。

(1)调整生活方式:建议保持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增强应变能力,降低骨折风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适当接受阳光照射。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但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酌情调整剂量,高钙血症者禁用。

(3)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包括激素替代或补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锶盐、维生素K、中医药等治疗。

21 雄激素是不是男性的专利?

女性体内也有一定量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和卵巢。虽然成年女性外周循环中雄激素水平仅为男性的1/20~1/10,但却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物质,也是维持女性生育力的重要激素。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生殖系统,促进阴毛、腋毛生长,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发育。雄激素是性欲的驱动力,调节对性刺激的反应。②代谢,雄激素可促进蛋白合成,促进肌肉生长;影响脂肪代谢;促进骨髓造血;性成熟期促使长骨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以后可导致骨骺关闭,生长停止。③神经系统,雄激素也影响女性的大脑,能减少焦虑、抑郁,提高幸福感。

在围绝经期,雄激素分泌总量减少,可造成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性功能下降,焦虑、抑郁加重,骨质疏松、容易骨折等。适当补充一定量的雄激素可以改善性功能和性满意度。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意愿,给予患者具有雄激素活性的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22 更年期女性有哪些性腺轴以外的内分泌变化?

更年期女性除性腺轴以外还有多种内分泌变化。

(1)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在维持正常胰岛B(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功能上起重要作用,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会减少胰岛素分泌并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破坏绝经后女性体内的血糖稳态,发生血糖异常。

(2)更年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变化远小于性腺轴。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会出现纤维化、细胞浸润、滤泡变和结节形成,导致甲状腺质量减轻,但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浓度变化甚微,仅有轻度下降,故正常人的甲状腺功能可以很好地维持。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升高。更年期女性卵巢雌激素反馈作用削弱,在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升高的同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也相应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