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41 更年期女性发生精神神经系统变化时有哪些表现?
更年期女性精神神经系统变化的表现分为三大类。
(1)情绪障碍: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抑郁型,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精神运动性迟滞、自我评价降低、食欲缺乏,严重者对外界冷淡、丧失情绪反应,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抑郁性神经症。另外一种是兴奋型,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语、大声哭闹等神经样症状。
(2)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失眠、夜间频繁觉醒(包括噩梦、夜惊)、晨间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嗜睡及打鼾等。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导致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受损,增加中老年女性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
(3)认知障碍:绝经后女性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改变,如记忆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不同个体表现差异很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有记忆障碍和(或)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阿尔茨海默病就是人们俗称的早老性痴呆,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和执行等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同时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和明显的社会生活功能减退。
42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是烦躁、焦虑、抑郁的好发人群?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强度的增加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围绝经期性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引起情绪紊乱,有15%~50%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尽管目前对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发生风险增加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有学者报道,可能和这一时期特有的激素水平波动有关。绝经过渡期是指卵巢功能从正常走向衰退的过程。在绝经过渡期早期,卵巢抑制素分泌减少,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雌激素分泌正常或代偿性升高;在绝经过渡期晚期,卵泡耗竭,体内雌激素降低,月经周期延长直至绝经。雌激素可影响神经元生长、突触形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调节多巴胺、5-羟色胺等许多神经传导系统,从而影响大脑功能。因此,雌激素的撤退有可能是更年期女性产生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主要原因。
血管舒缩症状(潮热、出汗)是更年期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发生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激素水平改变和更年期症状的困扰外,围绝经期女性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社会和家庭的问题,如环境的改变(退休)和工作压力加大(担任单位的负责人等)、生活的压力(上有长辈需要照顾、下有子女需要关心)、“空巢”现象(子女成年后离开家庭)、健康问题、婚姻的变化、亲人的丧失等都有可能影响情绪,产生一系列相关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综上所述,绝经女性是焦虑、抑郁的高发人群,更年期症状常伴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43 更年期女性如何判断自己有无抑郁障碍?
在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中,抑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且持续至少2周,另外还需要伴有以下症状中的4项。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出现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自杀念头。
(7)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缺乏,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如果具有以上症状中的4项并持续2周以上,即可基于症状诊断抑郁障碍。但需特别注意的是,患者有无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即情绪低落、精力疲乏和持续性疲乏。
44 更年期女性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更年期女性会因为某件事而表现得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女性甚至为某些小事提心吊胆、恐惧不安。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焦虑症”。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情绪,但是焦虑持续的时间却不一样。患有焦虑症的人会长时间陷入失眠、多梦、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如果焦虑症患者的这种现象长期持续,就有可能会危及身心健康。更年期女性的焦虑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性格情感改变:表现为敏感、猜疑、对自己的健康关注过多、自私、急躁易怒、唠叨、消极厌世或封闭自己。
(2)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少、多梦、易惊醒或早醒。
(3)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嗳气或呃逆、腹胀、腹泻、便秘、胸骨后疼痛及灼热感。
(4)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心悸、气短、呼吸困难、过度换气、胸闷、窒息感及压榨感。
(5)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或少尿、多尿。
(6)精神神经症状:时有肢体震颤或麻木、头痛眩晕、心烦意乱、担心失控或有濒死恐惧。
另外,有的患者伴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其症状表现为发作突然、无先兆,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其间无意识障碍,事后能清楚回忆发作经过。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生化因素、神经解剖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45 哪类更年期患者需高度警惕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处于激素水平波动阶段,更年期症状常伴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其中焦虑和抑郁较为多见。但医生和患者双方往往都缺乏对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认识,可能影响对这些症状的及时发现与治疗。
那么更年期女性哪些表现可能与焦虑、抑郁有关呢?第一,是经常感到全身不适,但又说不清具体在哪一部位,或不适部位总在不断变化。还有多系统症状同时出现的女性。例如,神经系统有失眠、多梦、头痛等;心血管系统有胸闷、胸痛、心慌等;消化系统有食欲缺乏、腹胀、腹泻、便秘、吞咽梗阻感等。这些患者进行各种临床检查后均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却仍然不厌其烦地要求反复检查,过分关心自己的病情,并曾经使用过各种常规治疗药物,但效果均不明显。第二,是那些经常抱怨躯体各种慢性疼痛,或工作压力大,或生活中有不良事件(如婚姻破裂、亲人去世、退休、失业等)出现的女性,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或以前有焦虑、抑郁发作史)的女性。
46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更年期女性的睡眠障碍相当常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雌激素水平降低: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表现为波动式下降,直到绝经后期呈持续低水平状态。雌激素对睡眠相关脑区的神经递质均有调节作用。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昼夜节律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失眠和睡眠中断。
(2)血管舒缩变化: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引起血管舒缩症状(出血、潮热和盗汗)。潮热和盗汗可引起入睡困难、容易早醒等,是中年女性失眠的主要因素。
(3)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情绪可致失眠或早醒等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本身也是抑郁和焦虑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90%以上的抑郁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严重的失眠使患者就寝时过分担心,紧张、焦虑更加明显,因而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4)骨质疏松症状: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骨量丢失加快,可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夜晚常由于腰椎、颈椎、四肢骨关节及肌肉疼痛等而影响睡眠。
(5)社会心理因素:围绝经期女性虽然在各方面已趋于成熟稳定,但不良生活事件也可能相应增多,如父母亲高龄体弱、患病或相继去世;子女长大成人,面临就学、就业、婚姻等;退休或失业,离别同事、好友的困扰等。这些问题将增加围绝经期女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6)遗传:一些严重的睡眠疾病可能有家族遗传因素。
47 如何识别老年期痴呆的早期症状?
轻度老年期痴呆的主要表现是记忆障碍。首先出现的是近事记忆减退;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远期记忆减退,还会出现人格方面的障碍。可以分为早、中、晚期。
早期表现一般是忘性大,通常也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经常不被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此时老年人突出的症状是记忆(尤其是近期记忆)障碍,患者总爱忘记刚发生过的事情,而对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却记得颇清楚。家属有时还会误认为患者记忆力不错。具体表现如下。
(1)忘记熟人的名字。走在街上,明明是熟人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2)词不达意,唠里唠叨。本来想表达一种意思,说出来却是另外一种意思,对一件事总是反复不停地说。
(3)随做随忘,丢三落四。做菜时已放过盐了,却不知道放过没有;明明锁了门出去,半路上却又觉得门没锁;上街去买菜,忘了拿篮子或钱;本来去接孙子另顺带买瓶醋,孙子接回来了醋却没有买。
(4)多疑猜忌。自己的东西找不到了,总怀疑被别人偷了。
(5)计算力下降。上街买菜,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6)情感冷漠。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甚至对过去很感兴趣的事情也觉得索然寡味。
中期表现为远期记忆和近期记忆都明显受损,如忘记用了多年的电话号码,记不住自己哪年结婚。有些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和行为改变,如以前脾气温和、为人宽厚,现在变得脾气暴躁、心胸狭小;以前脾气很坏,现在却特别听话。多数患者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不能完成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有些患者表现为不安,如无目的地在室内走来走去,或半夜起床到处乱摸,开门、关门、搬东西等。有些患者走得稍远一点就有可能迷路,有的甚至在很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到晚期,患者不认识周围环境,不知年月和季节,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有困难,日常生活需要照护,最多只能记起自己或配偶等一两个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