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强迫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7 作者:李晏,张建宏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强迫是指以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症状相对固定,彼此相互影响,伴随存在。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众居家隔离期间的情绪、行为也随着各种信息的发布而起伏不定。例如,个体出现反复担心自己是不是体温高了,要不要再去洗一遍手等强迫症状,明知道没有必要,但不能控制自己,因而常继发焦虑、痛苦等情绪。

常见的强迫症状如下。

1.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持续存在、不恰当地闯入大脑中的一些想法、表象和冲动。大多数人能认识到这些想法是无意义的或具有攻击性的,但却无法停止或控制,进而出现明显的焦虑和痛苦。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怕脏、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脑海中反复出现医务人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图片等。

(1)强迫表象:在大脑中反复出现过去感觉到的体验(如一些恐怖的画面、表情、声音等),常有令人不愉快甚至厌恶的内容,如大脑中不断闪现刚刚看过的戴口罩的人、随地吐痰的行为、跟他人接近的画面等,像放幻灯片一样播放,极力控制不去想,却更频繁地闪现,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2)强迫联想:反复联想一系列不好的事件会发生,虽然明知没有必要,却控制不住,进而引发紧张、恐惧等情绪,害怕以后还会出现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担心病毒会卷土重来等。

(3)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日常琐事,虽然明知无任何意义,却无法摆脱。

(4)强迫怀疑:对自己已完成的事情不确定,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例如,离开房间前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进行检查,否则会焦虑不安;怀疑刚才洗手是否洗干净了。

2.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感到不得不反复进行的行为或精神活动,这是为了阻止、抵消和控制强迫观念所带来的不适感和焦虑而出现的一些仪式性、反复的行为或动作。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清洁(如洗手或洗澡)、计数、重复、检查、祈祷、触摸、寻求保障、仪式化的回避等。

(1)强迫洗涤:为了消除对脏物、毒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常反复洗手、洗澡或洗衣服。有人不仅自己反复清洗,而且要求与其一同生活的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也必须按照其要求彻底清洗,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大多数人重复的次数不多,能够接受。

(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怀疑同时出现,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口罩是否戴好、衣服是否足够起到防护作用等。

(3)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门窗、地板砖数,做一定次数的特定动作,否则会感到不安,若怀疑遗漏就要重新数起。

(4)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程序化的动作,如睡前要按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位置放置,否则会感到焦虑不安而重新穿戴整齐,再按程序脱下,方可安然入睡。

(5)强迫性注视:有人注视某种自己认为不该看的物体。例如,与他人交往时注视他人的隐私部位等,越控制越想看;注视余光中出现的人或物品等。

3.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有人出现一种明知与自己心愿相违背的冲动,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苦恼不堪。例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孩子扔到河里的想法,虽未实际发生,但因这种冲动不止而感到十分紧张、恐惧;看到刀子,就出现想捅人的冲动,担心真的这样做,为此恐惧不安。

4.强迫情绪

强迫情绪主要是指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道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