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
案例13:为什么我总想反复洗涤衣物、消毒?
某男,社区工作者,22岁。反复洗涤、消毒、整理衣着、不敢去公厕2个月余,加重2周。2个月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求助者负责帮助封闭小区业主购买生活用品,并分发到各家各户。期间有一次被一位业主“嫌弃”身上衣服有污渍,加之压力较大,逐渐开始出现反复洗涤衣物、消毒、整理衣着、不敢去公厕。2周前见一同学,聊天之余该同学知道求助者疫情期间一直在接触不同人群,立刻要求分开。自此求助者症状加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克制,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追问成长史,求助者自幼家庭条件差,父母外出打工,由奶奶带大。从小懂事且自卑,很少与同学玩耍,总是被同学欺负。高中开始,又因脸上长青春痘更加自卑,几乎不与同学交流。
答:针对本案例,结合求助者成长史及疫情特殊情况,采用价值取向短程心理治疗。
1.心理工作者在共情、理解、接纳的基础上,将求助者的担心合理化。疫情来临,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变化,人们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个体要允许并接纳自己的强迫症状。强迫症状因疫情而来,也会随疫情而去。
2.心理工作者引导求助者将周围价值取向变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①了解自我,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并总结自己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到自己为周围价值取向。②分析利弊,与求助者共同分析周围价值取向的利弊,深刻理解周围价值取向对自己带来的影响。③规则之下,自由飞翔。享受规则之下自己应有的权利。
3.心理工作者引导求助者变他信为自信:①探寻真我,了解3个“我”,即“我心里的我”“我心里别人眼中的我”“心理治疗师眼中的我”,通过第三方视角,重新客观认识自我。②悦纳自我,接纳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愉快地接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竭力改变缺点,但也允许自己存在缺点,不去刻意地追求完美。③坦然从容,一个向内自我接纳的人,会由内而外散发出让人欣赏的自信。自信的人不容易被外界所扰动,面对周围事物,内心更加淡定和坦然。人们容易不再过度地质疑自己,专注于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强迫思维也无从扰动人的内心,强迫行为也随之消失。
总结:以周围价值取向为主的人,情绪容易波动,也容易质疑自己,进而出现行为上的犹豫不决。而以自我价值取向为中心的人,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去努力。不易为外界所扰动,甚至质疑自己。通过外界赞美堆积起来的他信,如同无根的浮萍,经不起风吹浪打。向内自我接纳的人,总能悦纳自我,做起事来更加淡定和坦然,也就不容易出现自我质疑、反复怀疑和回忆等症状。
案例14:我为什么频繁刷手机?
某女,社区工作人员,33岁。疫情期间,负责协助社区的消毒工作。反复清洗、消毒、检查2个月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求助者服从安排负责社区的消毒工作。求助者想安全地完成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毒的相关知识,感觉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压力很大,害怕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怕传染给孩子。求助者总担心清洗不干净或消毒不彻底。为获得更多的确定性,开始出现一些强迫行为,频繁、持续地洗手,不断喷洒酒精消毒,反复检查口罩的佩戴,频繁刷手机以获取最新信息,直至达到其认为的“安全”状态为止。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自控,严重干扰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答:针对本案例,结合疫情特殊情况,采用认知应对治疗技术。
1.心理工作者在共情、理解、接纳的基础上,将求助者的担心合理化。疫情来临,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置身事外,疫情确实在发展,疫情的传染也确实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上求助者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所以存在担心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担心。
2.心理工作者帮助求助者找到强迫症的根源害怕。求助者陈述出现强迫行为是因为担心自己和家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每个人都会有担心,引导求助者寻找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为什么他人没有出现强迫状态,而自己却出现了。通过求助者的自诉,总结为“害怕”。
3.心理工作者帮助求助者应对“害怕”。与求助者共同分析“害怕”的最终结果。此时,引导求助者确认自己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因素是防护是否得当,而不是害怕。教导求助者按照官方发布的信息做好防护即可。
4.心理工作者引导患者学会应对强迫思维。以一个案例来引导求助者做到忽视强迫思维。
5.强迫行为源于对强迫思维的焦虑,学会了应对强迫思维,那么强迫行为也会随之缓解。求助者可以尝试去做一些有价值、积极的事情,如看一本书、学一种技术等。
总结:反复清洗、消毒、检查,源于过分的担心、害怕,如何才能避免过分的担心、害怕?如何才能从反复的担心和强迫行为怪圈中抽离?心理工作者须引导求助者逐渐认识到刻意不去想或刻意转移注意力是行不通的,而是需要专注于做自己想做、喜欢做或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也可给予现实行为实验的例子引导求助者做眼前的事情。最终达到让求助者自己领悟如何去做。
求助者应对:①接纳、允许自己有担心。此次疫情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个体遇到突发应急事件出现担心害怕的情绪反应很正常,但是如果担心过度,非但不能提高安全系数,反而徒增烦恼,按照官方提供的防护措施去做即可。②支持和关爱。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抱怨。③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可以一起做一些有意义或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让生活充实起来。注意生活规律、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态。④理性分析,坦然面对。相信官方信息,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信谣言、不传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