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认识及接纳情绪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8 作者:马静,王长虹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1.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学实践领域中的认知行为流派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consequences),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s)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偏差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不合理信念(B,beliefs)所直接引起。不合理信念包括以下3种。

(1)绝对化要求(例如:我必须保持健康,绝对不能生病)。

(2)过分概括的评价(例如:我认识的人生病了,我也一定会得病)。

(3)糟糕至极的结果(例如:多处发生疫情,完了,世界末日要来了)。

这些不理性的信念让我们对信息进行一个非客观的解释,导致负性情绪产生,如过度的担心、焦虑、紧张。因此,自我调整的第一步是对我们的认知进行调整,只有正确地理解和看待一件事情之后,才会产生一个较舒适的躯体和心理体验。可以用以下表格(表3-1)对每一次有负性体验的事件和情绪进行一个觉察和分析,当发现自己存在非理性信念B1时,可以让自己继续思考,除了B1这样的想法,我还能对这件事做其他的解释吗?由此而产生B2、B3的解释……,然后思考不同的想法和信念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最终,可以找到一个让自己更能接受的方式去面对事件A,以这样的认知层面进行自我调整。

2.理解情绪的保护性作用,接纳情绪 任何一种情绪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反应,具有保护性作用,如焦虑、害怕相当于一种信号,提示当前环境存在危险因素,需要预先做好防护。采取更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有焦虑情绪才会催促自己行动起来,有害怕的感觉则能帮助我们及时回避危险情境。因此,负性情绪的产生并非是一件坏事,要试着去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允许和接纳自己产生负性情绪体验,而非抵抗它、拒绝它、排斥它,相反可以尝试怀着温和开放的态度,面对它、接纳它,这会让自己有更舒服的体验,也能更好地照顾处于特殊情况下有着负性情绪的自己。对自己不苛求、不自责。

正念是一种比较好且能帮助我们接纳自己的方法。学习接纳并不容易,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保持耐心,接纳自己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练习的不顺畅的状况。正念的具体方法会在后续章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