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救援结束后1个月的心理危机干预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8 作者:况利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1.筛查是否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继续随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重点筛查是否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需要警惕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1)闯入性症状:回忆、噩梦、闪回、类似情境引发生理反应或心理痛苦。

(2)回避症状:逃避疫情有关的感想和谈话,逃避疫情有关的人、事、地,重要情节失忆,参与活动的兴趣降低,出现孤独感或疏离。

(3)警觉性症状:入睡慢或熟睡慢,易怒,难以专注,焦虑或过度警觉。

除了情绪症状的评估以外,可以使用创伤筛查量表(trauma screening questionaire,TSQ)(表4-1),若筛查结果为阳性,需要及时转诊至精神科,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治疗。

2.组织开展团体心理危机干预

疫情结束后,可定期以团体干预的形式处理有可能残存的情绪和创伤反应,可以通过巴林特小组、心理支持小组等形式进行,让医务人员获得支持感,减少失落感,解决前期被忽略的心理冲突。

3.继续进行动态心理评估

应继续进行动态心理评估,筛查出仍有情绪异常的医务人员,评估其精神状态,如有必要进行正规治疗。对尚无异常者,定期随访,以避免因漏诊而出现危害较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