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案例13 疫情面前,我觉得我的生活失控了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8 作者:况利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1.一般资料

咨询者M,女,28岁,已婚,育有一子,护士,参加工作8年余。疫情期间在隔离病房工作。

2.主要心理问题

此次疫情发生后,该咨询者自1月24日起作为第一批医务人员到隔离病房工作,自诉接到通知后内心充满恐惧和担心,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不知道会不会被感染,反复担心万一被感染会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进入隔离病房后,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加上交接班和穿脱隔离服的时间,工作时间接近10小时。身体感到非常疲惫,出现入睡困难,躺下后1~2小时才能入睡。自诉睡眠很浅,听到外面车的声音、人走路的声音就会醒来,醒来后就会控制不住想自己被感染怎么办、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好不好等问题,白天工作时感到头痛、头晕等不适。

目前该咨询者已经在隔离病房工作了近1个月,自诉工作强度较前有所下降,随着防护物资的逐渐充足、各方面医疗支援配备逐渐齐全,该咨询者的紧张情绪较前有所改善。但是在隔离宿舍休息时,仍然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生活充满了无力感,没有特别值得开心的事情,上班的时候觉得烦躁,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发脾气,自诉“好像自己的情绪、生活都失控了一样”。常感觉全身乏力,偶有头晕、头痛等不适。

3.量表评估结果

GAD-7为13分,提示中度焦虑症状;PHQ-9为15分,提示中重度抑郁症状;PHQ-15为17分,提示重度躯体症状。

4.干预过程

采取线上心理咨询的方式,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耐心倾听并正常化该咨询者面对疫情和高强度工作出现的情绪反应,给予共情和理解。

(2)通过推送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呼吸放松练习、内在生命力练习等音频,帮助该咨询者放松躯体,缓解焦虑情绪,寻找安全感和力量。

(3)电话中,帮助该咨询者寻找身边的积极资源,如体贴的同事、善解人意的领导等,帮助其获得安全感。

(4)鼓励该咨询者在空闲时间与丈夫、父母和孩子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联系,增加家人对自己的情感支持。同时,可以在宿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健身操、八段锦等。

(5)建议该咨询者在工作期间可以通过写心情日记的方式对一天的情绪做记录,梳理情绪的同时,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排解。

根据该咨询者工作和生活的安排,经协商每4天做一次干预,共干预3次。后期如有需要会主动联系。

5.效果评估

该咨询者反馈最开始难以跟随音频放松,多次练习后目前已经可以做到了,夜间睡眠较前有明显改善;和家人交流时,从最初的烦躁、紧张,逐渐能够以积极的情绪给予回应;在宿舍休息时,能静下来看电子书、电视剧等。能够体会到开心、感动等,情绪较前稳定了很多,自诉“生活慢慢地回到正轨上来了”。

6.总结

该咨询者面对突发的疫情和岗位变动,出现情绪、睡眠的改变是个体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反应。在医务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中,鼓励他们接受应激状态中的“不稳定”和“失控感”,接纳自己的“无力感”和“不完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助他们发泄不良情绪。在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时,应该去觉察和动用其身边有效的支持资源,例如,该咨询者身边的有效资源就是体贴的同事、善解人意的领导等,这些都是在电话中该咨询者描述的,当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后,这些有效资源可以转化成为其安全感和支持点。

另外,放松练习等音频的推送对该咨询者的情绪缓解和睡眠改善作用非常大,随着其练习不断熟练,该咨询者重新找回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这对于其情绪的进一步改善起到很大的正向反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