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失眠的自我调整方法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7 作者:李晏,张建宏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在繁忙的社区救灾工作之余,社区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进行规律的运动。有研究表明,规律、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将每日工作中积累的负性情绪和压力通过锻炼的方式宣泄出去,但睡前2小时内不宜做运动,以免对睡眠造成干扰。

社区工作人员应尽量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和起居规律,这在疫情期间更为重要,因为人的生物钟一旦形成,应尽量不去打破其原来的稳态,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尽量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居,白天非睡眠时间尽量减少卧床。

社区工作人员入睡前应尽量减少接触电子产品,如少玩电脑或手机、少看电视及少打电子游戏等,因为接触电子产品会导致个体入睡前兴奋,不利于顺利入睡。

社区工作人员入睡前应合理放松,如果入睡前因反复考虑白天的工作而停不下来,可以通过腹式呼吸使自己慢慢放松,在进行腹式呼吸的同时专注于身体放松的感觉。

社区工作人员应减少烟、酒的摄入。在应激状态下,很多人会比平时更多地摄入成瘾性物质,特别是烟、酒,很多人享受吸烟及饮酒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以此来对抗和缓解自己的压力。有人通过睡前饮酒来帮助自己入睡,但有证据表明,长期饮酒、吸烟除了对身体带来严重的损害之外,也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个体产生各种精神心理问题、人格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