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躯体化症状的心理应对策略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7 作者:李晏,张建宏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1.减少压抑,适度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疫情期间,压抑是常见现象。例如,为了工作,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几个月没有回家,将自己正常的心理需求都压抑下来,久而久之就会把这种无法及时满足的心理需求转换成躯体不适表现出来。所以很多躯体化症状都和现实的一些不如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满足自己的心理和物质需求十分有必要。

2.将身体和心理统一,减少病耻感

许多心理工作者认为,中国人通常羞于将压力和自己出现的心理问题暴露出来,而潜意识里倾向将自己的压力和未被满足的各种愿望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反应以躯体不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所以社区工作人员应及时将自己在特殊情况下的负性情绪表达出来,减少病耻感特别重要。

3.提高心理对环境的顺应性,增强人格与环境的契合关系

人格一旦形成,重塑很难,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心理会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而不断成长。社区工作人员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突发事件给自己带来的成长机会。心理的成长是永无止境的,一个具有利他、博爱、集体主义、胸怀宽广、抗压能力强等人格特征的个体必然对环境的顺应性较高,与环境的契合关系比较具有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