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技巧
1.尊重和同情患者
医务人员的表情、姿势、动作、语气、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等,都应尽可能传达出对患者的尊重、同情和关注,对患者所说的任何事情都表现出兴趣,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医务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尤其注意,除非征得患者同意,其照片、视频及姓名报道,须经过处理。
2.用“心”倾听
倾听是最基本的沟通技巧,经常被医务人员忽视,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工作繁忙及情况紧急时。一个人讲话时总是希望他人倾听,有倾诉心理需求的人最信任的是倾听者。心理疾病患者毫无疑问属于特别需要医生倾听的群体。从某种角度讲,医务人员的倾听是建立医患关系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运用眼神与肢体语言
医务人员温暖、坚毅、平和的眼神与肢体语言,有助于患者建立对其的信赖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4.沉默与等待
对于不愿意说话的患者,医务人员恰当的沉默与等待往往比言语催促更有效。患者欲言又止时,医生如果提问得太急,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合作态度,勉强作答,回答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总是能够抓住患者的只言片语,敏锐地发问,之后适当沉默与等待片刻,让不愿意暴露体验的患者讲述更多的内容。除非有必要,医务人员不要抢患者的话,否则容易把患者刚刚想吐露的内容“堵回去”。
5.“设身处地”地共情
提倡医务人员共情患者的身心痛苦,但不要失去自己应有的理性和果断,可以通过眼神、表情、肢体动作及语言等对患者的痛苦或疑惑表示关切、认同和理解,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保证、鼓励和支持,不要武断地否定或试图立即改变患者的观念。
6.协商而不是命令
采用平等的语气、态度及适宜的沟通技巧,根据患者的诊断、目前病情和可能的预后,与患者或其家人就准备实施的治疗方案进行协商,既有利于建立医患关系,又为后续治疗的顺利实施及提升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