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自我防护与保健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8 作者:况利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在疫情时期,其他地区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充分体现了白衣天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但只有医务人员健康,才能持续给予患者救治,故医务人员做好自我防护与保健非常重要。

1.自我防护

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尤其是之前没有到过隔离病房、传染病病房等处工作的医务人员,要迅速学习正确的防护技能,如洗手、消毒、戴口罩、穿隔离衣等,按照规范的操作来开展医疗行为,务必做到不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自我保健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非常紧张又很劳累,内心承受的压力超过平时,切实需要注意自身身心调养和体质锻炼。不往人多处走动,不随意聚会,降低传染概率。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休息时,不吸烟、不酗酒,尽可能摄入适量的脂肪、盐、糖等。适当地休息,减少紧张,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等,尤其要保障睡眠,一定时间的睡眠可以迅速恢复体力,不提倡连续熬夜,尽可能安排好休息时间。

(2)因地制宜、适度加强锻炼:越是劳累,越是要注意锻炼身体。提倡下班后或轮休时在家利用房间里的物品进行锻炼,如用装满水的大桶矿泉水瓶练习举重,利用椅子、床垫等进行拉伸训练,也可以选择广播体操、瑜伽等各种锻炼方式。

(3)重视自我心理保健: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难以和家人在一起,出现各种复杂的情绪在所难免,对此不需要感到尴尬、自责和羞耻。医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心理保健,调适负面情绪,避免长期沉浸在紧张、矛盾、失落、受挫等情绪中,可以在休息时通过视频或电话连线亲友倾诉自己内心的不适,也可以利用专门为医务人员录制的放松练习音频和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心理援助,还可以积极参加由前线随队心理医生组织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一对一”辅导。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自己因过度同情患者和处于强应激下救治患者而产生替代性创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