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华医学健康科普知识库| 退出登录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 1 查看购物车
  • 2 核对订单信息
  • 3 订单提交成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热点   >  文章详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肺康复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08 作者:康德智,谢良地,倪隽 单位:中华医学会
收藏

一、肺康复的定义及其目的

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将肺康复定义为,在个体化治疗后进行的、基于患者全面评估结果的一种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旨在改善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提高有利于健康行为的长期依从性。

肺康复的目的包括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帮助患者更及时返回家庭和社会。一些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肺康复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居家患者的益处,主要包括改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运动耐力、减少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提高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改善呼吸肌肉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减轻与疾病有关的焦虑和抑郁及增强上下肢骨骼肌的功能等。

二、进行肺康复的必要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疲劳及干咳。大多数重型、危重型患者在1周后出现低氧血症和(或)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进行性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多器官衰竭。长期卧床、机械通气等可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虚弱和膈肌无力的风险。ICU获得性虚弱与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和住院有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理类型相似。有研究发现,约50%的SARS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出现肺功能损伤,但损伤程度均较轻微;41% SARS患者的最大有氧能力低于正常范围;在SARS患者出现肺功能损伤后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发现23.7%的患者在疾病1年后仍有一氧化碳弥散量显著损害,且6分钟步行能力显著低于健康人群。近期有研究对出院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处于恢复早期的患者有50%以上出现肺弥散功能受损和呼吸肌肌力下降;与非重型患者相比,重型患者发生肺弥散功能损伤的概率更高,肺总量、6分钟步行距离下降更多。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康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康复的主要目标包括:维持通过气道的呼吸气流,通过体位、活动、气道清洁技术及有效咳嗽来减小气道阻力和改善通气,减少呼吸困难并放松身体,保持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的最佳功能位置,以适当的呼吸模式减缓呼吸频率,减少呼吸功,提高胸部活动度,预防和(或)矫正继发性体位畸形,用适当的训练提高耐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恢复功能损失及改善生活质量。

建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患者进行室内练习,如原地踏步、关节活动度练习,从而避免因限制身体活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轻型患者的康复计划包括主动辅助或关节活动度练习、移动及全身肌肉强化练习,有痰液的患者可使用激励式肺量仪、Acapella、正压振荡(PEP)设备、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动作及呼吸技巧等促进痰液排出。

康复医生应根据安全筛查及发病前和目前的功能状态为每例危重型患者制订个体化康复计划。危重型患者应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渐进行活动,包括床上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功率车及倾斜床)和离床功能性活动。干预措施的重点是加强力量、耐力和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认知心理干预也应考虑。

康复医生还应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功能评估,及时制订有针对性的长期康复计划。一项研究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进行6周的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咳嗽运动、膈式呼吸训练、拉伸运动及家庭运动。在呼吸肌训练中,患者使用手持阻力阈值呼气正压设备(共3组,每组呼吸10次),参数设置为个体最大口腔呼气压的60%,2组间休息1分钟。咳嗽运动共3组,每组10个主动咳嗽。在膈式呼吸训练中,每位参与者在仰卧位做30个最大膈式呼吸,放置1~3 kg物品在前腹壁以抵抗膈肌下降。在拉伸运动中,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向下拉伸呼吸肌。在家庭运动中,患者保持仰卧位或侧卧位,双膝弯曲矫正腰椎曲线,手臂弯曲,水平伸展,外展和外旋。该研究的结果显示,6周的肺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焦虑,但对抑郁无明显改善。

四、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认知及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功能障碍,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各方面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