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健肺导引术
一、导引简介
导引是一种传统健身方法,以调节呼吸、运动肢体和自我按摩等技术为特点,以达行气活血、强筋健骨、祛病延年的目的。导引始见于先秦典籍《庄子·外篇·刻意》中:“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认为,通过调整呼吸和伸展肢体的导引,人们可以像彭祖那样祛病强身、健康长寿。导引包括导气和引体,概述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隋代名医巢元方说:“引之者,引此旧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突出了导引有祛除人体内恶邪之气的功用。而唐代的慧琳则把自我按摩也算作导引,他在《一切经音义》中写道:“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导引的常见术式有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及易筋经等。
二、导引与肺康复
导引是中医学的特色防控手段之一。《黄帝内经》中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导引能够调和脏腑气血、疏通经络、健身强体,在防治疫病中可发挥较大作用。导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神来疏通人体经络、调整身体气机、激发人体潜能,进而使身体向愈。有多项研究表明,中医学的呼吸导引可明确改善肺癌、哮喘和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咳嗽、咯痰、喘息及气短等症状,提高肺功能指标,如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及最大呼气流量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也有改善作用。导引作为中国的传统运动疗法,对肺炎的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一)理气健肺导引术的特点
理气健肺导引术以传统导引和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筛选并改编能调理肺功能的相关动作而成。理气健肺导引术在一招一式、一呼一吸之间,以肢体的动作调动气机,以形领气,调节脏腑功能,有针对性地对肺相关经络、腧穴进行牵拉、刺激,起到祛病强身、促进肺功能恢复的作用。
理气健肺导引术包含6个动作步骤,综合了国家推广的四大健身气功在肺功能改善方面的优势导引动作,从肺腔的3个维度进行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的拉伸,刺激肺经、震荡内脏和调节呼吸。理气健肺导引术的动作简单易行,不依赖昂贵的运动器材,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且运动强度适中,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不容易导致肌肉、骨骼损伤或心脏意外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二)理气健肺导引术的动作原理和作用
动作预备式取自六字诀中的“呬”(读音:xì)字诀。六字诀是由南北朝的陶弘景提出的,其在发出“嘘、呵、呼、呬、吹、嘻”6个字读音的同时,配合呼吸吐纳及肢体运动,通过特定的字音来震荡相应的脏腑及其经络,可达到祛邪泻实、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多项研究表明,六字诀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患者的气促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六字诀中的“呬”字诀对应肺,其读音振动波能调整肺功能,促进肺吐故纳新,在正式操作前练习“呬”字诀可宁心安神、调整呼吸、加大肺的整体呼吸深度,从精神上和身体上做好准备。
第1式动作取自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多家医院组织医生和患者练习八段锦,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治”三位一体的康复方案具有较好的效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神疲、肢体乏力伴酸痛为主,或可见有腹泻、腹胀、咽痛、流涕、胸闷、心悸、恶心及呕吐等,应用中医辨证分析,其病位在肺,与肝、脾、肾三脏虚损密切联系,伴随三焦气机失调。八段锦的第1式动作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疏通人体经络;具体操作为向上用力撑掌拉伸胸廓和脊柱,下落内合呼气;有利于肺腔上下径的拉伸,增加肺的纵向活动空间,提升肺功能。
第2式动作叫作左右开弓似射雕,同样来自八段锦。该式动作对应调理心肺功能,通过展肩扩胸使胸廓得到充分扩张,加大肺吸清吐浊的效率,同时可刺激督脉及背部肺俞、风门、定喘及膏肓俞等穴位,调节肺功能;一手拉弓一手出弓,坐腕竖指,可拉伸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等经脉之气;示指向上,眼望商阳有利用调节肺与大肠2条表里经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与大肠的相关症状。
第3式动作叫作出爪亮翅开胸廓,源于易筋经。易筋经作为中国传统功法,讲究呼吸时沉、静、稳、定、细、匀、深、长,行气时注重气沉丹田,顺势呼吸与自然呼吸相结合,能够调节内脏的规律性运动,增大膈肌的运动范围,改善肺泡及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功能,对人体的循环、呼吸及免疫等系统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易行且疗效可靠的临床辅助治疗方法。其中,出爪亮翅动作通过手部的前推回收带动前后胸廓的打开与闭合,拉伸胸廓的前后径,使胸廓得到充分的舒展和收缩,呼吸肌群得到有效刺激,提高对外界气体的摄入和交换功能;而胸廓打开内合刺激膻中,可改善胸闷、气短等症状;出爪亮翅还可拉伸、刺激手部的三阴经和三阳经,锻炼上肢的屈伸肌群和十指的指力。
第4式动作叫作展翅飞翔郁气消,取自五禽戏。五禽戏为三国时期华佗通过模防虎、鹿、熊、猿及鸟等兽禽的动作编创而成,其言五禽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五禽戏在肺炎的康复治疗中也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五禽戏中鸟戏对应调理肺,该动作模仿鸟儿拍打翅膀的展翅起飞状,通过上肢的升降开合运动,使胸廓两侧肋间隙充分开合;通过两掌上举吸气,增加两侧肋部活动;两手下落,呼出浊气,可加强肺的吐故纳新功能,促进肺的气体交换,增加心肺血液的含氧量,促进血液运行,改善呼气不畅等症状。其能防治有关心肺功能低下的病症。同时,该动作像小鸟展翅高飞,自由自在,会带给人舒畅的心情。
收尾式,刺激肺相关经络穴位,应用中医学的经络调理方法进行拍打。刺激手太阴肺经的本经,可以主治肺相关的症状,如咳嗽、气急及喘息等。相应的穴位刺激对肺功能不良引发的各种症状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膻中是心包经的募穴,宗气聚集的气会穴,该穴位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可缓解咳嗽、气喘及气短等症状;风池具有祛风解表、清头明目的作用,能很好缓解感冒引起的头晕、头痛症状。搓擦鼻翼两侧能很好地缓解鼻塞,促进鼻部的血液循环。以上穴位的刺激有利于促进肺疾病的康复。
(三)理气健肺导引术的操作
理气健肺导引术精炼6个步骤的练习,取六字诀的“静”,八段锦的“伸展”,五禽戏的“动”,易筋经的“劲”,辅上中医学的穴位按揉汇编而成。理气健肺导引术虽然不能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单独应用于治疗,但在患者的日常治疗中可以配合导引辅助康复,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和调节情绪作用较佳,且动作简单易行,患者坐在床边即可练习,坚持练习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下面具体介绍坐式理气健肺导引术的详细动作内容。
预备式:“呬”字呼吸丹田功(图7-1)
动作顺序:两手虎口交叉,放于腹前,吸气鼓肚子,呼气收腹,提肛,绷腰,念“呬”。
发音口型:两唇微向后收,舌尖轻抵下腭,上下门牙对齐,留有狭缝,舌尖轻抵下齿。
振动源:在上下门牙,先从发声练习开始,待熟练发音动作之后逐渐过渡到不发声,鼻吸气,口呼气时念“呬”。
第1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图7-2)
动作步骤:两手腹前交叉上提,到胸前内旋外翻,眼随手背上去到顶端,随后收下颌眼望前方,掌根向上用力,将胸廓和脊柱向上拔伸,接着两手从两侧下落,腹前交叉。重复2~6次。
呼吸要点:两手上托时缓缓吸气,下落时缓缓呼气。
第2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图7-3)
动作顺序:两手胸前交叉,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坐腕八字掌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动作略停,目视左手示指尖,右手向右画弧打开,两掌变自然掌外撑如推墙,两手下落,胸前交叉,目视前方,换另一侧左拉右推。该动作左右各重复1~3次。
呼吸要点:搭腕时吸气,拉弓射雕时呼气;划弧两臂打开时吸气,向两侧外撑时呼气;肺活量较长时亦可搭腕拉弓时吸气,两侧外撑回收时呼气。
第3式:出爪亮翅开胸廓(图7-4)
动作顺序:两手握拳,上提至胸前,内旋变掌前推,指尖相对,肘直腕背伸,十指用力外分,背部胸廓向后撑打开,两手外旋掌心向上变拳收回至胸前。重复2~7次。
呼吸要点:出爪前推时呼气,回收时吸气。
第4式:展翅飞翔郁气消(图7-5)
动作顺序:两掌呈展翅状,在体侧上起,稍高于肩,两手下落于体侧,两手向上举至头顶上方,掌背相对,两臂下落于体侧。重复2~6次。
呼吸要点:两手上起时缓缓吸气,下落打开时缓缓呼气。
收尾式:穴位拍打通肺经(图7-6)
动作顺序:用大鱼际搓揉两乳连线中点的膻中(快速搓擦约15秒);拍打肺经,男从左起、女从右起,沿着肺经走行,从一手拇指桡侧开始沿前臂桡侧,到上臂前边外侧至胸壁外上方,再横拍至对侧胸壁,沿对侧上臂至拇指末端,再沿手臂外侧手大肠经往回拍(重复1~3次);搓揉枕外隆突下缘风池(两侧各快速搓擦约15秒,重复1~3次);搓擦鼻翼两侧(快速搓擦约15秒,重复1~3次);调息,两手上起至胸前吸气,内合下落呼气。重复1~3次。